華海燕在修補古畫中找到心靈的依歸


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HICA

新聞剪報

      三月十日 2012  德國之聲中文網  文化人生
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邱璧輝



文物修復專家華海燕花了兩年修復一幅名為"觀無量壽佛經變相圖"的絹畫。為了記錄此過程,她用英文和德文寫下一本書。如今,中文版也即將問世。在這接觸此畫的過程中,她由基督徒變為佛教徒。


(德國之聲中文網)華海燕的書"Buddhas Kleister, Buddhas Pinsel: Wiedergeburt eines Taima-Mandala"( 修復當麻曼陀羅--探尋西方淨土)記錄了她修復日本14世紀珍貴文物" 當麻寺曼陀羅"描本的過程。此書有3個篇章:第一章"修復",記錄修復此古畫的艱辛過程。第二章"源起"則介紹佛教的發展以及此畫的來源。第三章"圖解"則說明此曼陀羅的內容。


文字變圖畫


曼陀羅是梵語 Mandala 的漢語拼音,是用於宗教儀式或禪定對象所表達的宇宙或人生觀的圖案。 "當麻寺曼陀羅"是臨摹"觀無量壽佛經變相圖"所制成的畫作。畫作呈現方形的構圖,除了頂部之外,共有數十個像是連環畫的小圖案圍繞著中心的主圖。主圖呈現的是極樂世界的宇宙觀。在此,整部佛經不是以文字,而是以連串的圖畫來講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西方淨土。法蘭克福佛光山的主持永超法師說明這種表現方式的歷史由來:


"佛教傳到中國是從上往下傳播,也就是由帝王、文人、然後傳到平民百姓。為了讓一般老百姓知道佛經講述的是什麼,所以唐代的時候就發展出一種文學的體材叫做'變文',就是把佛經的故事或是佛教的歷史用通俗的語言、活潑有趣的方式 講出來,再配上當時的流行音樂,為了講故事,為了將佛經的內容傳授給一般人知道,後來就加上圖畫,這種圖畫就叫做'經變圖'。" 


根據永超法師的解釋,"觀無量壽佛經" 是佛教淨土宗最重要的3本佛經之一,在日本廣為流傳。



飄洋過海 引渡眾生


根據華海燕的說法,七世紀末時中國將一張"觀無量壽佛經變相圖"的絲織畫作送給日本,原畫是4乘4公尺大,收藏在奈良當麻寺內,所以此畫又名"當麻寺曼陀羅"。有一段時間,此畫在日本遭到世人的遺忘。直到12世紀時,佛教淨土宗在日本興起,這個被認為是淨土宗靈魂的曼陀羅才又受到世人的重視。此後,這幅畫不斷被臨摩, 其描本流傳到日本各地。


華海燕說到她受委託修補此畫的過程:

"我作的這張畫是14世紀的描本,19世紀時日本的廟宇很窮,於是把許多文物賣到外國去,這張畫後來流落到瑞士,一個德國人買下它後帶回德國。.這張畫就掛在他家40年。"


後來這個德國人想要修復這幅畫,於是找上了華海燕。原來,華海燕是兼備修復東西文物的專家,曾任職於德國曼海姆美術館十多年,並且得到德國國家紙類和織品文物鑑定專家證照。


"他(畫主)一打開來之後,整個畫就粉碎了,把他嚇壞了。因此他趕緊把畫送到我這裡來。這幅畫在我這裡光是平放就放了一年,我天天看看他,研究一下,考慮了很久很久,幾乎一年才把所有的工具(張羅完備),包括很多大型工具。因為,該畫有2公尺乘2公尺,很大,所以我們需要很多大型工具。我們要做很多新的設備,我們要設計很多新的工具。"


因為事前的設計和準備周到,所以華海燕在修復畫的整個過程中沒有遭遇太多的困難。儘管如此,華海燕也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完成修復工作。在寫這本書的過程,華海燕也接觸到佛法。


感應佛法


華海燕出生於基督教家庭,讀的是基督教幼兒園和天主教中學。來自台灣的華海燕原來是基督徒,現在卻成了佛教徒,因為修復這幅畫成就了她的佛緣。


"雖然台灣是個佛教很興盛的國家,可是我跟佛教徒都沒有什麼來往。當我修復完這幅畫後,對這幅畫很感興趣,很想知道它究竟在講什麼。我於是開始讀'無量壽佛經'。之前我只讀過一本'金剛經'。為了寫這本書,我才發現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。"

於是華海燕每天早晨5點起床,聽淨空法師的演講錄音帶, 自己努力研讀佛經,在佛教經典的潛移默化下,她如今成為佛教徒。華海燕仍然孜孜不倦,埋首於她新書的中文版,此書預計今年底可以出版。


作者:邱璧輝

責編:李魚

華海燕在修補古畫中找到心靈的依歸(音頻)德国之声

http://www.dw.de/dw/article/0,,15791013,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