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念  Felix Wiesner 先生

  1. -天秤出版社  -


2005 年 5 月 華海燕

1983,Claudia Wiesner,Felix Wiesner,華海燕,Verena Wiesner 於維也納

Felix Wiesner 出生於 1920 年 1 月 22日,

2005 年 5 月 7 日過逝於蘇黎世,

享年85 歲。

金瓶梅德譯本 1967 年出版

由 Otto und Artur Kibat 兄弟依據明朝 1755 年之版本翻譯

Mirimiringan


台灣排灣族傳說與神話

1989 出版

Hans Egli 神父依據他多年在台灣所採集之錄音帶編寫

"聊齋誌異" 德譯本 - 共四集


1987 出版

Dr.G.Rossel 翻譯


研究中國漢學的歐洲人 - 介紹瑞士的 "天秤出版社"



愛書人,第 089 號 1979 年 1 月 11 日


華海燕



1979 年四月,世界廣告市場研究協會(AWMM)將在盧森堡頒發一項翻譯文學出版獎,給一位奧裔瑞士人 - Felix Wiesner,韋先生以出版十五本中國古典小╴u德譯本,而獲頒此榮譽。

韋先生於一九五一年在瑞士蘇黎世創辦 "天秤出版社",二十多年來一直在歐洲為宣揚中國文化而努力。他是台灣在歐洲忠實的朋友,可是我們卻不知道自己有這麼一位忠誠的友人。

韋先生是研究德國文學出身,後來喜愛俄國文學,再走向印度文學進而醉心中國文化。他創立天秤出版社的宗旨是把真正東方的思想與感情介紹給西方,而且,不為了適應現代的西方人,而更改原書的時間性與民族性。如今他出版的德譯本中國小╴u,有今古奇觀,女兒國,誰的錯,珍珠塔,儒林外史,金瓶梅,肉蒲團,狄公傳(四本)燕丹子,一佳人,中國的智慧,昭陽趣史,聊齋誌異,這些書二十多年來在歐洲的民間與漢學界起了很大的影響力。

他出版這些書都是不顧血本,用最好的紙,加上搜集來原書版的插圖,找專門的人來設計。除了德文本,還把這些書再譯成其他文字,去年他還將鏡花緣裡的女兒國,彈詞珍珠塔的東歐的版權,半賣半送到鐵幕裡的東德,結果大受╴l迎,單單是女兒國在幾個月裡就賣出一萬五千本。共產國家╴X賣中國小╴u還是第一遭,從今年起這幾部書將由德國最大的出版社(Fisch Verlag)用袖珍本刊行,將會使這些書更╴普及。

這幾部書是誰執筆翻譯?他請的都是埋頭研究幾十年的漢學家,非但每位具有深厚的漢學基礎,還必須對中國具有個方面的常識,但他們一生貧苦不計名利,致力研究,甚至書出版了人早已過世。

第一位是艾伯華教授( Wolfram Eberhart ),現在執教於加州大學中文系和社會系,以研究中國民俗著稱,他是第一位非猶裔的美國漢學家,在納粹之前就離開德國到芬蘭,後定居於美國,每年定期到台灣來與學術界交換心得。

他替天秤譯過:

一.誰的錯 - Wer ist Schuld,其中有四篇現代中國小說。

二.一佳人 - Die Vollkommene,根據明朝李漁,閒情偶記寫成。

第二位是: Franz Kuhn

這位先生是當代最著名的漢學家,譯有金瓶梅節本,紅樓夢全本,三國演義全本,水滸傳等等。他是研究法律出身,二十五歲時在北京德國大使館作事,二年後回柏林大學攻讀漢學,他與韋先生相識時已五十多歲。當初有許多出版社逼他出書,當韋先生向他請求給自己一部作品時也被拒絕。後來,韋先生請他參觀自己的中國藏書時,看到韋先生竟然收集他所有已刊行的書(其中有二部盜印本),而且他細讀過每一本作品,深受感動,於是也替 "天秤出版社" 譯了二部。

一 . 中國古智慧 - Altchinesische staatsweisheit ,其中收集中國古故事,寓言。

二 . 肉蒲團 - 他一生獨身,生活窮苦,終身從事於翻譯中國小╴u,五十年來一直未停。晚年寄居在德國佛來一家小旅館裡,經常三餐不繼,肉蒲團出版時他已過世。這本書出版真是多災多難,一九六一年曾在瑞士打了幾年的官司,最後判決被禁焚,燒掉一千七百本。一九六五年就改在德國漢堡出版,他也因此成名,此書再由德文翻成英文,丹麥文,荷蘭文,越來越受國際重視。

第三位是 Robert Van Gulik,荷蘭人,他在中國多年,夫人是中國人,曾任日本,印尼大使。去世時五十七歲,他譯過狄梁公案(Merkwuerdige Kriminalfaelle des Richter Di) ,他用中國手法寫中國偵探小╴u,迷宮謀殺案,蒲奇案,紅樓奇案。

第四位是 Otto Kibat 和 Artur Kibat 這是一對兄弟。Otto 曾在第一次世大戰前在中國經商多年,回國後兄弟再一起開始研究漢學,以三十年的時間翻譯金瓶梅。Otto 去世時已八十歲,弟弟才與韋先生連絡上,決定出版金瓶梅。書還╴吤X來,弟弟也相繼過世。這是第一本足本的金瓶梅德文譯本,一九一二年曾由法人 Soulie de. Morant,以法文翻譯部分。一九三 O 年 Franz Kuhn,也曾翻譯過節本,這本金瓶梅由慕尼黑大學教授 (Herbert Franke) 校╴u,寫前言,這位教授也替天秤譯過燕丹子一書。

第五位是 R .G. Rossel,德人,現退休居瑞士,柏林漢學博士。靠擔任記者,教德文教師來維持他的翻譯工作,他所譯的聊齋誌異共有五冊,決定明年出版。韋先生推薦他爭取今年成立的德國翻譯獎,這獎項由一九七九年起每年頒發,獎金高達二萬馬克。

第六位是 F. K. Engler,德國佛來堡漢學博士,青年漢學家。也譯有女兒國 — Im Land der Frauen,這是鏡花緣╴ - 林之洋遊女兒國的部分。

第二部是株林野史,夏姬故事。

第三部是昭陽趣史 — 趙飛燕故事。

第七位是 Anna Rottauschei,維也納女漢學家,譯有珍珠塔 — Die Juwelenpagode,這是依照彈詞本譯的,深受女讀者喜愛。

像韋先生這麼一位默默耕耘,替中國文化作橋梁的出版家,實在不應該被我們忽略,所以才作此介紹,希望台灣出版界與他聯絡,作更大的文化輸出。



HICA

1975 年到瑞士蘇黎世就學,經加州大學漢學家艾伯華教授 Prof. Wolfram Eberhard 介紹認識他的出版家 - Felix Wiesner 先生,從此展開與 Wiesner 一家四代的情誼。求學期間,深受他們照顧,才漸漸進入瑞士的生活,慢慢認識歐洲文化,他們是我的良師,益友,歐洲家人。

Wiesner 夫婦博學多聞,對繪畫,音樂,文學,哲學皆有深厚修養,是胸懷世界觀的自由思想家。一生醉心於中國文化,於 1951 年創立 "天秤出版社",以出版中國古典文學德譯本為主流。

Verena Wiesner 美麗優雅,博愛兼容,熱心公義,曾連任二屆瑞士國會省議員。Felix 翩翩君子,笑客滿面,到處受歡迎,保有奧國人從容,可親迷人的一面。編起書來就變回瑞士人,一板一眼,處處講究,女兒 Claudia 孝順,聰敏,大學時主修漢學,精通 6 國語言,曾就讀於台灣成功大學,如今定居於巴黎,有一雙可愛的女兒。

Felix 交友廣闊,經年忙碌在外,家人難分享到他,Verena 病臥多年,他放下一切,全心全意看護她,Verena 在 2001 年 12 月病逝,他痛不欲生,無法接受殘酷的事實。今年五月我們參加 Felix 喪禮後,到他的辦公室,簡樸的房間內,四牆都是書,地上散滿書。他對朋友慷慨,自身卻如此節儉,從一堆信件中挖出 Claudia 及我早年寫的信......歲月如逝,斯人己不再。可惜!時代變遷,天秤出版社己難繼續生存

修復札記

Wiesner 先生七十華誕祝詞  Rainer Diedrichs


於瑞土,蘇黎世 中央圖書館舉辦 天秤出版社特展

1990 年 1 月 22 日


今天是 Felix M.Wiesner 先生 70 大壽,1951 年他創辦的 "天秤出版社" (Die Waage)進入第 40年。

生日之際,他推出德譯蒲松齡 "聊齋誌異" 全集 (共 500 篇,5 集 )的第 2 本 ,這是繼 1987 年出版金瓶梅全集以後 ,

第二個高潮。

1920 年 wiesner先生出生於維也納,母親出於奧匈帝國貴族軍官家庭,外祖父是步兵將軍,主管 一次世界大戰維也納戰事救濟會,曾外祖父是南奧地利富豪,曾祖父 Ferdo Livadic(Livada=kroatisch Wiese)是著名音樂家,譜過 kroratien 國歌,至今仍受推崇。

1895 韋先生的祖父看好風景優美的瑞士,出資購得瑞士籍。長子,韋先生的父親,Edgar,1907 年進蘇黎世士官學校 ,1914 年駐紮邊境。1926 年奧地利通貨膨漲,才逃離困境,返回到瑞士,蘇黎世,1930年,接妻子與 2 個孩子前來團聚,那時 Felix WIesner 才 10 歲。

小學畢業後,進入文科高中,後入蘇黎世大學,先讀化學,再讀日耳曼語,比較文學,俄文 ,印度哲學(師 Emil Abegg )和宗教史。1947 年任 Manesse 出版社編輯,1950年開始代理德國 Arche,DiogeneWalter,Bucher,Scherz,Ringier......出版社。畢生以此來維持他心愛的 "天秤",1951 年與商人 C. A. Drenowatz 創立天秤出版社,初以出版有特色古典文學為宗旨,C. A. Drenowat 受 Felix 影響收藏許多中國畫,身後全捐贈給蘇黎世 Rietberg 博物館。

"天秤" 代表一個理想主義,一位出版家對文學執著,不惜代價,嘔盡心血,追求出版一本本盡美,盡善的書......

"天秤" 的宗旨是本著中國 "陰陽" 的和諧思想,追求西方與東方,理性與宗教神靈,之間的相輔相補。天秤的書籍,對我們危及生命的父權社會,不會起負面的影響,反而帶來正面的解放,擺脫男人,女人對自我的壓抑,了解自身,激起對生命的樂趣與創造力。

這種熱忱的追求,遇到二大阻力:在西方是小市民的狹窄的道德觀念;在東方是儒家,生活樂趣的鄙視,二者都導致惡果。

1952 年 "天秤" 最初的 4 本書:前二本是理性的:歌德的 "Reineck Fuchs" 及伏爾泰的精彩小╴u "巴比倫的公主”;後二本是宗教性:Ernst Benz 的 "俄羅斯聖徒傳奇",和道家傳奇 "花朵魔術師",初期天秤共出版 23 本書。

接著第二期,開始以出版中國古典小╴u為主,1959 年出版的德譯本 "肉蒲團" 就引起大爭議,依當時的道德標準被視為極不道德而被起訴,1961年被判決為禁書,將所有己印好的 "肉蒲團" 燒毀,第二次是 "竹林野史" 德譯本,又遭訴訟 (1971-19 74年 )。最後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,雖然獲勝出了名,但一位出版家經歷了六年的禁書官司,時間,金錢,精神是重大損失。

這正証實了 Jan Palockas 的話:人真正的考驗,不是他怎樣扮演自想要的角色,而是如何屨行命運所賦予的角色。

這二次對古中國佛家,道家小╴u的訟訴:使我們意識到,當時司法界 - 高高在上 - 假道學的人士,是多麼不平,頑固與強硬。他們害怕父權主義受損害,不敢質疑深討人性,只一昧反對,書刊檢查機構使用強權焚書,迫使不少憤怒的出版社遠離瑞士,遷往他國。今天 1990 年,回想當年,是多麼荒謬可笑的事。

中國古典小說叢書的前十本皆是傑出的世界文學創作,多出自無名作者,由于其通俗性,常被一群只崇拜儒家的歐洲漢學家所忽視,更不為新聞界重視。天秤美雅的初版精裝本,幾年難于銷售,後來只好改發行袖珍本。

蒲松齡的"聊齋誌異 "五本一套,共有五百個故事,在人死後靈魂有重返的可能,每個故事活潑動人,自由不拘謹,充滿想像力,是一本超越時空的偉大著作。

蘇黎世中央圖書館為慶祝 Felix Wiesner先生華誕 ,舉辦"天秤出版社"特展 ,每本書都記錄了這位出版家畢生的勤奮與努力。